立春是传统文化中的第一个节气,「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为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立春时节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外邪也随之而盛,尤以风邪最盛,此时人容易患外感疾病,故此时也是感冒、咳嗽、流感等病的多发时期,此时养生要以养「阳」为主。
建立第一道厂屏障]
在中医理论中,当阴阳交替时,便会出现风。立春节气正好是阴落阳生由寒转暖的时候,所以立春时节的气候仍然以风寒为主,尤其初春更是多风。
而风邪的特性是易袭阳位,我们的肩颈、后背均属于阳位,故而应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即春捂秋冻中的春捂。
此外,《内经》中提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如果在冬季时没有做好闭藏]收养阳气,被寒邪所侵,到了阳气开始生发之时,人体的卫气就会不足,多风之时便易感染风寒,出现恶寒发热、流涕、咳嗽等感冒或流感症状。
而卫气不足的主要表现就是自汗、乏力、易感冒等症状,尤其是抵抗力偏弱的中老年人和素体较虚弱的人。
如果是属于卫气不足的人群,可在入春后服用一些玉屏风散来固摄卫气。屏风是我国古代常常用来挡风的重要家具;卫气就像屏风一样帮助人体抵御外邪的入侵,所以玉屏风散顾名思义,就是为人体补充不足的卫气。
玉屏风散仅黄茜、防风、白术三味药材。黄茂甘温,可升提阳气达到固表止汗的作用;白术健脾益气燥湿,能加强黄茂益气固表的作用;防风能够散风邪,防止黄民在固表的时候将外邪一并留在人体中。
卫气不足的人,在立春时服用一些玉屏风散,能够有效预防感冒、流感等外感疾病的发生。
现代研究中,玉屏风散对于过敏性鼻炎、肾小球肾炎易有外感者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体质壮实、体内有热或已经患有外感的人群是不能食用的。
饮食注意阳气生发,立春时节,饮食上也要注意阳气生发的特性。《内经》中提到:[ 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与五味也息息相关,酸味食物入肝,多有收敛之性往往不利于阳气的生发,所以在立春后应少吃酸性食物。
可多吃味道偏辛辣的发散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葱、萝卜、豆、黄花菜、蒿、菠菜、藤菜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萝卜,萝卜又称莱萌,古书中记载其能够[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J。
生萝卜辛甘而性凉,有顺气、宽中生津、解毒、消积滞、宽胸隔、化痰热、散瘀血之功效,立春后常食萝卜还可解春困。
顺应节气调整作息,《内经》中曾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就是说立春以后的睡眠,应该调整为晚睡早的与口俱业
其实在《内经》中,所提到的起居法则,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居有节]的方式而来。
在冬季时期昼短夜长,自然要晚睡晚起,随着阳气的不断上涨,立春后白天越来越长了,自然要转变成晚睡早起。
不过晚睡并不是熬夜,至少要保证在晚间 23 时之前就要睡觉了,起床的时间也要比冬季稍早些,顺应四时的变化调整起居,对于人与自然阴阳的协调大有裨益。
立春养生切忌[怒]气。春季应肝且又在阳气生发之时,自然会产生易怒的情绪,生气发怒易导致肝经郁滞不畅而成疾患。
现代研究也表明,不良的情绪易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等疾病。
因此,立春后应注意调养精神,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以使肝气条达,此时也可通过散步、慢跑等方式来进行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