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十大误区

说起多动症,来薛医生问诊的家长常常会遇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娃儿就是活泼好动一点,结果家长焦燥得来看医生。另一个极端是,娃儿的多动症表现已经比较明显了,“淡定”的家长却不愿意正视。由此可见,仍然有不少人对于多动症的治疗还存在许多误区,这些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十点,这篇文章就来详细讲讲。

儿童多动症的误区

误区1:不需要进行治疗

不少人认为,多动症的孩子长大后症状会逐渐消失,也就会自然痊愈了,因此只要平时抓得紧一点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疗。

其实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孩子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结果影响其生活和学习,对家庭、学校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长大后还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因此,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多动症儿童应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近来研究发现,近半数以上的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虽然多动消失了,但其他的症状,如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不会自然痊愈,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误区2:治疗只是医生的事

多动症的治疗要求家长、老师、医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人却认为多动症的治疗只是医生的事,医生开什么药,就就让孩子服用什么药,与其他人的关系不大。

其实,多动症的治疗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参与,其中老师和家长在多动症的治疗中作用更大,因为一天中老师、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他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和心理行为治疗,改善孩子的行为,提高治疗的效果。如果仅仅是医生开药,孩子服药,那么治疗的效果只能是有限和短暂的。

误区3:单纯药物治疗就行

多动症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以心理行为治疗为基础,必要时可加用药物治疗。一般对于轻症的患儿,心理行为治疗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中重症患儿,则需要加用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有人觉得心理行为治疗时间较长,效果没有药物治疗来得快,因此只要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就可以了。

虽然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但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只在服药的时候有治疗作用,而在没有服药的时候症状又可能重新出现,作用短暂,不解决根本问题。因此主张将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结合起来,才能巩固和加强疗效,取得满意的效果。

误区4:拒绝药物治疗

有些人听信社会上的传言,误认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很大,因此坚决反对药物治疗。

其实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目前治疗多动症最主要的药物是精神振奋剂,与其他的药物相比,精神振奋剂的不良反应还是比较小的。

经过国内外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应用,发现多动症的药物治疗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等并无明显的影响。如果孩子的病情较重,而其他的治疗方法不佳,此时仍拒绝药物治疗的话,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今后的人生,到时候就悔之晚矣。

误区5:不需要长期服药

有人认为,多动症儿童不需要长期服药,只要临时服药即可;有些则是吃吃停停;有些家长平时不让孩子服药,只在考试时才让孩子服药。

由于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而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疾病,因此需要服药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服药时间短或不规则,就会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

服药的疗程一般是以年来计算,可达数年,甚至有些患儿成年后可能还需要服药治疗。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周一至周五服药、周末及节假日停药的方法,但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不应有这种药物的“假期”现象。因为多动症的症状是始终都存在的,这种服药方法可能对学习有一定的改善,而对其他方面的功能并没有改善,而孩子的其他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多动症的误区

误区6:短效药物比长效药物好

不少多动症家长喜欢孩子服用作用时间短的药物,如利他林作用时间只有3~4小时,每天上午服药一次,其他时间不服药。认为这样既解决了学习问题,又减少了副作用,可谓是“两全其美”,其实不然。

目前认为,多动症的症状不仅上午有,而且下午和晚上也有,甚至夜里也存在。如果只在上午服用短效药,那上午的症状可能有所改善,但下午和晚上的症状就得不到改善,以至于不少孩子下午上课听不进,晚上功课做不好,效率很差,常常拖的很晚,对孩子的学习和身体都不利,家长的压力也很大。

近年来,专家们一致认为理想的治疗应该是全天都应控制症状,这样就需要每天服用短效药2~3次以上,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不过如果采用长效药物的话,每天只需服药一次,就能达到控制全天症状的目的。

误区7:服药后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有些人认为多动症儿童服药是服“聪明药”,服药后学习成绩都可以提高,其实这也是错误的。

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许多因素有关,尤其是孩子的智力因素、兴趣及老师教育方法等。由于药物能提高注意力及自控力,减少多动,改善冲动和认知功能等,多动症儿童服药后成绩可能会有所上升,但这并非是提高智商的原因。如果智力较差、或有其他影响学习的因素存在,即使服药了,学习成绩也不一定能提高。更不能将服药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评价药物效果的唯一标准。

误区8:药物会使孩子变笨

有人将孩子服药后多动减少,人变得安静了,认为是变“笨”了,显然是错误的。不过,有的家长为了片面追求药物效果,让孩子服用药物的剂量过大,或剂量增加的速度过快,确有些患儿可能出现神情木然的现象,但这并不是药物不良反应所引起的,药物没有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孩子也没有变“笨”。只要减少药物的用量,或减慢增加药物剂量的速度,这种现象就不会出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多动症儿童因服用精神振奋剂引起“变笨”或智力减退的报告。

误区9:药物会使孩子长不高

曾有学者报告多动症儿童服用精神振奋剂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与剂量有关的,主要发生在服用苯丙胺的患儿,多在服药的第一年,可能是由于患儿服药后食欲明显下降,进食量减少,体重减轻所引起的。但当停药后患儿的身高又会出现反跳,因此即使长期服药也并不影响患儿最终的身高。后来未再有类似的报告,目前专家们认为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对儿童的最终身高并无明显的影响。

误区10:药物治疗会成瘾

所谓“药物成瘾”是指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后,会产生诸如欣快感、情绪高涨等异常感觉,以至于逐渐形成了对该药的强烈依赖,不能自拔。如果停药,会产生撤药后反跳现象,病情可能会明显加重。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主要是针对多动症的症状,服药后患儿注意力集中、多动减轻,冲动改善,但绝不会产生欣快感及情绪高涨等异常感觉,且所用的剂量较小,因此即使长期服药,一般也不会成瘾。

对于多动症这件事,家长虽不用过于焦虑,也不能掉以轻心,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因为你不面对现实,现实就会面对你。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向医生问诊,如果没有时间去医院,可以在线关注薛医生,薛医生急大家之所需,特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开通在线寻医问诊服务,让广大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在手机上连线首都儿科研究所小儿科副主任医师张建昭实现在线寻医问诊,从此告别“挂号难、排队慢、看病贵”的窘境!

薛医生汇聚全国500+三甲名医,一万名主任医师,24小时实时在线寻医问诊!

在薛医生里,你无需从搜索引擎上寻找其他不确定来源的科普知识,海量专家视频应有尽有!权威、专业又放心!

薛医生——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看病就上线薛医生APP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6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