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高标准是什么?儿童身高参照表!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好身高,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医生表示,过度的运动并不能帮助孩子长高,家长们应该理性看待。

那怎么知道孩子的身高是不是符合正常标准呢?小九告诉你答案。

身高七分靠遗传,三分靠打拼身高七分靠遗传,三分靠打拼

个子高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是人人都能长到理想的身高,身高这件事,可以说“七分靠遗传,三分靠打拼”。

首先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身高有60%-70%由遗传决定,其他因素占30%-40%,比如饮食方式、生活习惯等。

身高不高的父母也不用觉得焦虑,身高变化的发育过程也受着后天的影响。

《柳叶刀》上一项对全球193个国家的6500万名青少年儿童身高的研究发现,从1985年至2019年,我国19岁男孩的平均身高增加了8厘米。此外,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也已经占据东亚第一的位置,这与外部营养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

身高七分靠遗传,三分靠打拼

那么,具体来说有哪些营养素对于身高增长有益呢?

一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

二是蛋白质,尤其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其他一些生长激素。

除此之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必不可少,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供应、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刺激生长激素分泌等。

每个年龄有不同的身高标准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身高有不同的标准。

0-7岁儿童

根据卫生部妇社司制定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男童和女童身高标准值如下表所示:

7 岁以下男童身高

7 岁以下男童身高

7 岁以下女童身高

7 岁以下女童身高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7 岁~18 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发育等级划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7-18岁的青少年标准

7-18岁的青少年标准

7-18岁的青少年标准

7-18岁的青少年标准

那么,身高标准怎么看呢?

首先解释一下SD的含义,SD是标准差, 只要身高在-2SD 和 +2SD 之间,就属于正常范围。身高<-2SD说明身材矮小,比多数同龄人矮子;大于+2SD说明身材高大,比多数同龄人高。

举个例子,36个月的女童身高是90厘米,处于-2SD和-1SD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成年人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成人平均身高呈增长趋势。年龄在18至44岁的男性平均身高为169.7厘米,女性为158厘米。与2015年发发布的数据相比,分别增长了1.2厘米和0.8厘米。

当然,对于成年人来说,健不健康,除了看身高,还要看体重。现在一般将体质指数BMI作为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

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

对于我国18至64岁的成年人来说,BMI的标准范围为18.5~23.9,BMI≥24属于超重,BMI≥28属于肥胖。

要不要带孩子去查骨龄

关注孩子健康,少不了观察动态身高增长趋势,家长们可以将孩子各年龄段的身高值用“点”标注在下图上,然后再将点连成线,就能清楚地看出孩子身高的变化轨迹,建议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时刻测量。

按照《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者低于两个标准差者(-2SD)、每年身高增长小于5cm都需要去医院儿科就诊,查明原因。

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
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

前面说到遗传是决定身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骨骼也与身高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关键的一个指标就是骨龄,也就是骨头的年龄。

骨龄可以预测和决定一个人的身高,通过骨龄判断身高有两种方法:

参考父母的身高预测身高

  • 男孩=45.99+0.78x(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5.29 cm;
  • 女孩=37.85+0.75x(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5.29 cm;

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骨龄预测,需要专业的医生来完成,一般是通过左手X线的生长来判断:左手的骨间距越大,意味着生长空间越大,骨龄越小,身高越高;腕骨越少,意味着生长空间越大,骨龄越小,身高越高。

查骨龄可去专业医院进行,不过,并非每一个人都需要去查骨龄,建议肥胖的孩子、早熟的孩子和生长缓慢的孩子去查。

导致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治疗方式有:

  • 缺乏生长激素,对应的治疗方法是补充生长激素;
  •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应的治疗方法是补充甲状腺激素;
  •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对应的治疗方法是骨龄小于12岁补充生长激素,骨龄大于12岁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要抓住黄金时期,一旦骨骺闭合,长高就遥不可及了。治疗越早,长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建议在孩子5-8岁的时候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时机。

虽然身高无法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但是如果还有机会再长高,那一定不要错过。

尤其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很多家长都容易忽视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不过,也要足够冷静和理智,不要盲目使用没有科学依据的增高产品,以免适得其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