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会在家里备一些常用药,尤其是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又不喜欢去医院,经常在家里自行服药。但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用药存在着很多误区,稍不留意不仅无法缓解病痛,还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01、常见误区一:药物选用凭感觉
凭感觉选用药物是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
有的老年人抱着“久病成医”的心态,觉得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十分了解,对病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故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往往会根据自身“经验”或邻居们的经验来判断病情,擅自用药。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存在凭感觉用药的情况。例如,老年人在家中突然感觉腹痛,在并不知道病因的情况下,就当作胃病犯了,自行使用镇痛药或胃药对付,但这有可能会掩盖一些急腹症或心血管问题,导致病情延误,甚至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02、常见误区二:药物重复使用不知道
很多药物往往具有多种功效,有的药物功效是一样的,只是形状或生产厂家不同,或主要对应症状有所差别,或适用人群不同。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有片剂和水剂,片剂适合成年人服用,水剂适合婴幼儿服用。
此外,不同药物可能含有同一种成分。就拿乙酰氨基酚来说,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如泰诺(酚麻美敏片)、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白加黑(氨麻苯美片)、百服宁[氨酚伪麻美芬片(日片)/氨麻美敏Ⅱ(夜片)]和散利痛(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有的老年患者认为吃的药物种类越多,病情就会好得越快。他们把治病简单地想成“打仗”一样,好像吃进去的药就是派出去的兵,多多益善。
但很多老年人根本无法区分各种药物是否含有相同成分。如果只是一味地加药,很可能会因为吃的药物中某种成分过多而给身体带来其他损伤。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多会导致肝功能损伤。
现在很多老年人都非常关注养生类节目,或相关信息和广告。但因为对那些过度宣传无从辨认,导致有的老年患者偏听、偏信广告药物,认为最新的、最贵的药物才是治病的最好药物。
结果,这些言过其实的药物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部分老年患者在发生流鼻涕或打喷嚏后,不管体温是否达到用药标准,就随意使用抗生素;或体温刚超过37℃,在不知道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就随意使用抗生素。
有研究表明,盲目地使用抗生素治疗非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不但不能治疗疾病,还会造成细菌耐药,甚至出现超级细菌,当身体真正由细菌感染出现炎症时再使用抗生素治疗,就无法起效了。
不仅如此,滥用抗生素对人体也有损伤。药物在到达病灶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增加了很多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肝、肾等脏器有一定危害。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应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05、常见误区五:药物更换过频或突然停药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任何一种药物的起效都需要一定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有时候却急于病情好转而频繁地更换药物。
有的患者甚至刚服药一两天,觉得没有多大效果就私自更换药物,或不遵照医生的嘱咐擅自对药物进行加量。
此外,不少老年人在发热后经常是体温刚恢复正常就不再吃药,殊不知,此时身体内的病菌并没有完全清除干净,停药后病情可能会出现反复。
目前,随着线下买药和社区买药越来越便捷,老年人的用药安全问题正在逐渐凸显出来。作为家人,要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对老年人的用药进行监管和督促,避免因为用药错误而带来更大的伤害。
如何家庭用药薛医生APP急大家之所急,特与各大医院开通在线寻医问诊服务,让广大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在手机上连线各大医师实现在线寻医问诊,从此告别“挂号难、排队慢、看病贵”的窘境!
在app里,你无需从搜索引擎上寻找其他不确定来源的科普知识,海量专家视频应有尽有!权威、专业又放心!
暂无评论内容